首生的神--圣子身份的再思
李保罗
URL:http://www.ruthenpaul.com/prototokos-god
〔取自筆者《首生的神──聖子身份的再思》 ,可到本網站「下載免費書稿」下載全書。〕
前言基督是完全的神,基督也是完全的人。基督是神人二性兼備。雖然「基督神人二性」這個課題涉及許多是人的理性所參不透的奧秘,但這個實在是聖經的教導,也是傳統純正信仰的真理。
因為基督是人,有著人的真實人性和性情,只是祂沒有罪,也沒有犯過罪,所以祂能夠站在人的位置代替人接受罪罰,且作成了有功效的代贖。
因為基督是神,有著神的本質和屬性,所以祂的救贖足以拯救所有願意相信的人。又因為祂是神,所以能夠站在神的位置上,挽回或平息神對罪人的忿怒。
這樣,唯有基督是神人二性兼備,祂才能夠為人類作成一個永遠且有功效的救贖。
因為基督的神人二性有著這樣重要而嚴肅的意義,一個人或群體對基督神人二性的態度(接納或不接納,相信或不相信),足以反映他對救贖的看法,反映他的信心所相信的是個怎樣的救恩,繼而傳統信仰純正的教會,會以這個真理去界定一個人或一個信仰體系是正統還是異端。
筆者在這裡首先作個清晰的聲明:筆者完全接納和相信基督神人二性這個真理。
只是關於基督的神性,歷來就有不少爭議,因為聖經裡實在有一些經文似乎說明了聖子基督乃是被造之物。箴八22-31、西一15、啟三14,就是最常被人爭議的經文。就算是在信仰純正的信徒群體裡,爭論之聲也從未斷絕。
箴八22-31說到智慧在神創世之時非常活躍。人若將這個「智慧」跟「聖子」拉上關係,並不為過;事實上,正是身為「道」的聖子直接負責創造世界的事(參例如約一1-4;西一16-17)。但是,如果因而說基督是受造的,那就遠遠偏離了經文的意思了:
1.箴言這段經文是在智慧文學中用擬人法去表達,將智慧比擬為一個人。我們不能將重要的神學建立在一個擬人的說法之上。
2.況且,我們極其量是將這裡的「智慧」說成聖子的智慧,而不能將它跟聖子完全等同。經文一而再的說明「我」(智慧)和「他」(耶和華)是有所不同:是「他(耶和華)立高天,我(智慧)在那裡」;「他(耶和華)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那時,我(智慧)在他那裡為工師……」。
3.其實,這裡也沒有肯定的說智慧是被造的。經文多次說智慧是「生出」而非「造成」。箴八23說智慧「被立」也不是說它「被造」;經文不過是說它在神創造世界之前已經被設立、被委任去協助創造之工。
至於啟三14說聖子基督是「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h4 arch4 t4s ktise0s ”, “the beginning of creation”),雖然可以將經文解釋作「他(聖子基督)是在創造物裡首先被造的」,但我們更可以將經文解釋作「他(聖子基督)是促成創造的」。
論到基督是否受造,最具爭議性的經文,要首推西一15;亞流主義和耶和華見證人就在這一節上絆跌了。近期蘇穎智跟李常受就這一節經文應作怎樣的理解和翻譯,也帶出了一些討論。
簡單來說,蘇穎智 [1]和李常受 [2]都跟亞流主義和耶和華見證人等異端不同。他們對基督的神性都有著相同的肯定:基督是神,並非受造。
但他們二人對西一15的經文則有著不同的理解。這裡涉及兩個相關緊扣的問題:
1. 西一15a的「愛子」一詞所指的是甚麼?
2. 西一15b “pr0totokos pas4s ktise0s”一語(《和合本》作「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但希臘文原文直譯則是「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the firstborn of all creation”),應作怎樣的理解和翻譯?
李常受認為:
1. 西一15a的「愛子」是指基督的人性及其肉身。
2. 按“pr0totokos pas4s ktise0s”一語的文法,尤其是該語在聖經裡的慣用法,將這個片語按原文字面直譯為「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是最自然的翻譯。
3. 不錯,這個翻譯著實說明了愛子是受造的。不過,所謂愛子是受造,並不是說基督的神性被造,因為「愛子」只是指基督的人性及其肉身,並不包括基督的神性在裡面。它不過是說基督的人性和肉身是在一切受造物中首先被造的。
4. 雖然基督是在世界受造之後的時間裡道成肉身,但在屬靈的意義上,基於神在創世以前已經有救贖的心意,所以我們也可以將道成肉身一事看作在世界受造之前已經成就的事,繼而說基督的人性和肉身是在一切受造物受造之前已經受造;這個情形就如啟十三8將基督描述為「從創世以來被殺之羔羊」,即將主耶穌在道成肉身之後的被釘死,說成是在創世之時甚至是在在創世之前已經被殺。
5. 透過這樣的解經,李常受一方面保持了正統的神學(基督的神性,並非被造),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西一15所說「愛子被造」這個難題。
蘇穎智則認為:
1. 西一15a的「愛子」是指主耶穌的整體。因為經文的上下文(例如西一15-22)都是講論著整位聖子基督,包括祂的神性和人性。如果說西一15a的「愛子」是單指基督的人性及其肉身:
a. 我們就很難理解說是基督的人性及其肉身成為那位人不能看見之神的像(西一15)。
b. 我們也很難理解創造世界是單由基督的人性及其肉身去作成(西一16-17)。
2. 基於主耶穌作為「子」的情形(是由屬靈的「聖父」而生,不涉及任何屬靈的「聖母」),跟我們人類作為「子」的情形不同(由肉身的「父」和「母」而生),所以說主耶穌為「首生者」(即長子)跟我們人類當中的「首生者」(長子)不同。我們須要從屬靈的角度去理解主耶穌作「首生者」的意義。
3. 蘇穎智又基於“pas4s ktise0s”一語是個「屬格」(genitive)的片語,而在「屬格」的眾多用法中,包括有partitive genitive(某一屬於某類)和genitive of comparison(某一優於某類)這兩種用法。如果從partitive genitive的角度來理解,經文可以譯作「愛子是一切受造物中的首生者」。但是這個片語也可以從genitive of comparison的角度來理解,經文可以譯作「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像《和合本》那樣。
4. 這樣,西一15乃是說,為聖父所生、兼具神人二性的愛子基督,是超越於一切受造物之上。
5. 透過這樣的解經,蘇穎智同樣保持了正統的神學(愛子基督並非被造),也同樣解決了西一15所謂「愛子被造」的難題。
對於李常受和蘇穎智的釋經和看法,筆者有這樣的意見:
1. 以西一15a的「愛子」指主耶穌的整體是最自然的解釋,正如蘇穎智從經文的上下文所清楚指出的。
2. 將“pr0totokos pas4s ktise0s”翻譯成「一切受造物中的首生者」是最自然的翻譯。雖然「屬格」有genitive of comparison(某一優於某類)的用法,但“pr0totokos pas4s ktise0s”一語所涉及的屬格,在聖經裡總是作partitive genitive(某一屬於某類)來用的。單在這裡以屬靈意義來將它理解為genitive of comparison(某一優於某類)的用法, [3] 明顯並不是個自然的解釋。[4]事實上,雖然目前的《和合本修訂版》都將這裏的“pr0totokos pas4s ktise0s”像舊的《和合本》那樣譯作「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但《和合本修訂版》的初版卻就是將它譯作「是一切被造物的首生者」的! [5]
事實上,經文不但說到愛子是受造物的首生者(西一15),經文跟著也說到祂是死人(復活的死人)中的首生者(西一18)。由於經文是前後對應平行的,[6]而後者(愛子是死人的首生者)顯然是作partitive genitive來用,可見西一15的經文也應該作partitive genitive來用。
這樣:
1. 蘇穎智說明了「愛子」一詞在它緊湊的上下文裡應該有的意義(包括愛子的神性和人性),卻犧牲了“pr0totokos pas4s ktise0s”一語在聖經裡最自然和應該有的翻譯。
2. 至於李常受,他保持了“pr0totokos pas4s ktise0s” 一語在聖經裡最自然和應該有的翻譯,卻又犧牲了「愛子」在它緊湊的上下文裡應該有的意義。
這樣,經過一翻討論之後,我們又再回到問題的起點:我們應當如何解釋西一15?聖經怎可以說那包括神人二性的「愛子」是「一切受造物中的首生者」?本書就是嘗試全面去認識「聖子」這個身份的意義,並從而嘗試為西一15的經文作出一個釋經的建議。
本書書名《首生之神》,首先是要說明身為「首生者」的「聖子」乃是「神」。至於祂的「聖子」或「首生者」的稱謂,不過是因為祂在某個永恆時刻裏「為父神所生」而在神的救贖計劃上得著的身份或角色而已,完全無損祂的神性。
李保羅
衛道神學研究院
二○一二年八月
——————————————--
註腳 (↵ returns to text)
〔取自筆者《首生的神──聖子身份的再思》 ,可到本網站「下載免費書稿」下載全書。〕
前言基督是完全的神,基督也是完全的人。基督是神人二性兼備。雖然「基督神人二性」這個課題涉及許多是人的理性所參不透的奧秘,但這個實在是聖經的教導,也是傳統純正信仰的真理。
因為基督是人,有著人的真實人性和性情,只是祂沒有罪,也沒有犯過罪,所以祂能夠站在人的位置代替人接受罪罰,且作成了有功效的代贖。
因為基督是神,有著神的本質和屬性,所以祂的救贖足以拯救所有願意相信的人。又因為祂是神,所以能夠站在神的位置上,挽回或平息神對罪人的忿怒。
這樣,唯有基督是神人二性兼備,祂才能夠為人類作成一個永遠且有功效的救贖。
因為基督的神人二性有著這樣重要而嚴肅的意義,一個人或群體對基督神人二性的態度(接納或不接納,相信或不相信),足以反映他對救贖的看法,反映他的信心所相信的是個怎樣的救恩,繼而傳統信仰純正的教會,會以這個真理去界定一個人或一個信仰體系是正統還是異端。
筆者在這裡首先作個清晰的聲明:筆者完全接納和相信基督神人二性這個真理。
只是關於基督的神性,歷來就有不少爭議,因為聖經裡實在有一些經文似乎說明了聖子基督乃是被造之物。箴八22-31、西一15、啟三14,就是最常被人爭議的經文。就算是在信仰純正的信徒群體裡,爭論之聲也從未斷絕。
箴八22-31說到智慧在神創世之時非常活躍。人若將這個「智慧」跟「聖子」拉上關係,並不為過;事實上,正是身為「道」的聖子直接負責創造世界的事(參例如約一1-4;西一16-17)。但是,如果因而說基督是受造的,那就遠遠偏離了經文的意思了:
1.箴言這段經文是在智慧文學中用擬人法去表達,將智慧比擬為一個人。我們不能將重要的神學建立在一個擬人的說法之上。
2.況且,我們極其量是將這裡的「智慧」說成聖子的智慧,而不能將它跟聖子完全等同。經文一而再的說明「我」(智慧)和「他」(耶和華)是有所不同:是「他(耶和華)立高天,我(智慧)在那裡」;「他(耶和華)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那時,我(智慧)在他那裡為工師……」。
3.其實,這裡也沒有肯定的說智慧是被造的。經文多次說智慧是「生出」而非「造成」。箴八23說智慧「被立」也不是說它「被造」;經文不過是說它在神創造世界之前已經被設立、被委任去協助創造之工。
至於啟三14說聖子基督是「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h4 arch4 t4s ktise0s ”, “the beginning of creation”),雖然可以將經文解釋作「他(聖子基督)是在創造物裡首先被造的」,但我們更可以將經文解釋作「他(聖子基督)是促成創造的」。
論到基督是否受造,最具爭議性的經文,要首推西一15;亞流主義和耶和華見證人就在這一節上絆跌了。近期蘇穎智跟李常受就這一節經文應作怎樣的理解和翻譯,也帶出了一些討論。
簡單來說,蘇穎智 [1]和李常受 [2]都跟亞流主義和耶和華見證人等異端不同。他們對基督的神性都有著相同的肯定:基督是神,並非受造。
但他們二人對西一15的經文則有著不同的理解。這裡涉及兩個相關緊扣的問題:
1. 西一15a的「愛子」一詞所指的是甚麼?
2. 西一15b “pr0totokos pas4s ktise0s”一語(《和合本》作「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但希臘文原文直譯則是「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the firstborn of all creation”),應作怎樣的理解和翻譯?
李常受認為:
1. 西一15a的「愛子」是指基督的人性及其肉身。
2. 按“pr0totokos pas4s ktise0s”一語的文法,尤其是該語在聖經裡的慣用法,將這個片語按原文字面直譯為「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是最自然的翻譯。
3. 不錯,這個翻譯著實說明了愛子是受造的。不過,所謂愛子是受造,並不是說基督的神性被造,因為「愛子」只是指基督的人性及其肉身,並不包括基督的神性在裡面。它不過是說基督的人性和肉身是在一切受造物中首先被造的。
4. 雖然基督是在世界受造之後的時間裡道成肉身,但在屬靈的意義上,基於神在創世以前已經有救贖的心意,所以我們也可以將道成肉身一事看作在世界受造之前已經成就的事,繼而說基督的人性和肉身是在一切受造物受造之前已經受造;這個情形就如啟十三8將基督描述為「從創世以來被殺之羔羊」,即將主耶穌在道成肉身之後的被釘死,說成是在創世之時甚至是在在創世之前已經被殺。
5. 透過這樣的解經,李常受一方面保持了正統的神學(基督的神性,並非被造),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西一15所說「愛子被造」這個難題。
蘇穎智則認為:
1. 西一15a的「愛子」是指主耶穌的整體。因為經文的上下文(例如西一15-22)都是講論著整位聖子基督,包括祂的神性和人性。如果說西一15a的「愛子」是單指基督的人性及其肉身:
a. 我們就很難理解說是基督的人性及其肉身成為那位人不能看見之神的像(西一15)。
b. 我們也很難理解創造世界是單由基督的人性及其肉身去作成(西一16-17)。
2. 基於主耶穌作為「子」的情形(是由屬靈的「聖父」而生,不涉及任何屬靈的「聖母」),跟我們人類作為「子」的情形不同(由肉身的「父」和「母」而生),所以說主耶穌為「首生者」(即長子)跟我們人類當中的「首生者」(長子)不同。我們須要從屬靈的角度去理解主耶穌作「首生者」的意義。
3. 蘇穎智又基於“pas4s ktise0s”一語是個「屬格」(genitive)的片語,而在「屬格」的眾多用法中,包括有partitive genitive(某一屬於某類)和genitive of comparison(某一優於某類)這兩種用法。如果從partitive genitive的角度來理解,經文可以譯作「愛子是一切受造物中的首生者」。但是這個片語也可以從genitive of comparison的角度來理解,經文可以譯作「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像《和合本》那樣。
4. 這樣,西一15乃是說,為聖父所生、兼具神人二性的愛子基督,是超越於一切受造物之上。
5. 透過這樣的解經,蘇穎智同樣保持了正統的神學(愛子基督並非被造),也同樣解決了西一15所謂「愛子被造」的難題。
對於李常受和蘇穎智的釋經和看法,筆者有這樣的意見:
1. 以西一15a的「愛子」指主耶穌的整體是最自然的解釋,正如蘇穎智從經文的上下文所清楚指出的。
2. 將“pr0totokos pas4s ktise0s”翻譯成「一切受造物中的首生者」是最自然的翻譯。雖然「屬格」有genitive of comparison(某一優於某類)的用法,但“pr0totokos pas4s ktise0s”一語所涉及的屬格,在聖經裡總是作partitive genitive(某一屬於某類)來用的。單在這裡以屬靈意義來將它理解為genitive of comparison(某一優於某類)的用法, [3] 明顯並不是個自然的解釋。[4]事實上,雖然目前的《和合本修訂版》都將這裏的“pr0totokos pas4s ktise0s”像舊的《和合本》那樣譯作「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但《和合本修訂版》的初版卻就是將它譯作「是一切被造物的首生者」的! [5]
事實上,經文不但說到愛子是受造物的首生者(西一15),經文跟著也說到祂是死人(復活的死人)中的首生者(西一18)。由於經文是前後對應平行的,[6]而後者(愛子是死人的首生者)顯然是作partitive genitive來用,可見西一15的經文也應該作partitive genitive來用。
這樣:
1. 蘇穎智說明了「愛子」一詞在它緊湊的上下文裡應該有的意義(包括愛子的神性和人性),卻犧牲了“pr0totokos pas4s ktise0s”一語在聖經裡最自然和應該有的翻譯。
2. 至於李常受,他保持了“pr0totokos pas4s ktise0s” 一語在聖經裡最自然和應該有的翻譯,卻又犧牲了「愛子」在它緊湊的上下文裡應該有的意義。
這樣,經過一翻討論之後,我們又再回到問題的起點:我們應當如何解釋西一15?聖經怎可以說那包括神人二性的「愛子」是「一切受造物中的首生者」?本書就是嘗試全面去認識「聖子」這個身份的意義,並從而嘗試為西一15的經文作出一個釋經的建議。
本書書名《首生之神》,首先是要說明身為「首生者」的「聖子」乃是「神」。至於祂的「聖子」或「首生者」的稱謂,不過是因為祂在某個永恆時刻裏「為父神所生」而在神的救贖計劃上得著的身份或角色而已,完全無損祂的神性。
李保羅
衛道神學研究院
二○一二年八月
——————————————--
註腳 (↵ returns to text)
- 蘇穎智,《主基督是被造的嗎?》恩福聖經學院季刊第七期(2006年三月份)插本(香港:恩福聖經學院,2006)。↵
- 參例如:李常受,《新約聖經恢復本》,台灣:台灣福音書房,1995,頁1183(西一15註解);李常受,《歌羅西書生命讀經》,台灣:台灣福音書房(1979講),頁78。↵
- 若要從「某一優於某類」的角度來理解西一15,經文應該譯作「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之上」(而不是「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新譯本》就是作這樣的翻譯。但這樣的翻譯並沒有解釋到pr0totokos(「首生的」)一語的意思,它只說明聖子是首生者,而這位首生者是在一切被造的之上。↵
- 參下文第24章(「聖子」為「首生的」)有關的討論。↵
- 《新約全書──和合本修訂版》。香港:香港聖經公會,2006年1月初版(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九十周年會慶、香港聖經公會五十五周年會慶限量紀念版),頁321。↵
- 西一15-17論愛子與舊創造的關係,指出愛子為萬有之首,也創造了萬有;西一18-20則論愛子與新創造(教會)的關係,為教會之首,也創造了教會。愛子是教會的一部份(為首的一部份),也是創造的一部份(為首的一部份)。↵